蛋白质组学作为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表达、功能及相互作用的关键技术,在疾病研究、药物开发等生物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各种技术可能会让人感觉略显复杂。不要担心,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两种常见的蛋白质检测技术——质谱技术和Olink蛋白质组技术,帮助大家清晰了解这两个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
质谱技术
1. 质谱检测的原理
质谱(MS)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透过测量气相离子的质荷比和丰度来确定样品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类型。质谱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离化合物生成带电分子或分子碎片,并进行质荷比测量。在蛋白质质谱检测的过程中,提取的蛋白质会被变性和消化为肽段,然后离子化以便通过质谱进行进一步分析。
2. 质谱检测在蛋白质组学中的流程
质谱在蛋白质组学中的流程相对系统化,包含样品制备、离子化、质谱分析及数据处理等多个步骤。这些步骤确保最终可以获得准确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助力生物医疗研究的深入开展。
3. 常见的数据采集模式
在质谱检测中,主要的数据采集模式包括DDA(数据依赖型采集)和DIA(数据非依赖型采集)。DDA是一种经典的质谱数据采集方式,能够高效地进行定性分析,但可能会遗漏一些肽段信息。而DIA则通过将全扫描范围划分成多个窗口,实现所有离子的全面检测,提高了数据的覆盖率,非常适合复杂的生物样本分析。
4.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技术比较
在质谱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诸如Label-free、TMT、AstralDIA和4D DIA等术语经常出现。每种方法在敏感性、通量和应用上的差异,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式,以确保获取准确可靠的结果。
基于抗体的Olink蛋白质组技术
Olink利用邻近延伸分析(PEA)技术,通过双抗体探针偶联DNA链实现超灵敏的靶向检测。当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后,两条DNA链会互补延伸形成模板,经过qPCR或NGS扩增,检测出信号。这一技术路线涵盖了从样本制备,到免疫连接,再到文库制备和检测的完整流程。
不同技术的比较
不同蛋白质组学技术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目的、样品类型及对灵敏度和检测通量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分析方法,以获得最佳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对于想深入了解蛋白质组学技术及相关产品与服务的朋友们,欢迎随时联系尊龙凯时!